【作品基本信息】
| 作者 | 张镐 |
| 品名 | 连昌宫图轴 |
| 朝代 | 清代 |
| 文件大小 | 18.04MB |
| 分辨率(DPI) | 300×300 |
| 像素大小 | 2229×2698 |
| 尺寸(CM) | 18.87×22.84 |
| 作品数量 | 1 |
| 作品收藏 | 台北故宫博物院 |
| 图片格式 | 默认提供TIF和JPG两个版本 |
基本数据
| 藏品类型 | 绘画 |
| 品名 | 清张镐画连昌宫图轴 The Lie-ch’ang Palace |
| 分类 | 绘画 |
| 作者 | 张镐 |
| 数量 | 一轴 |
典藏尺寸
| 【位置】 | 【尺寸】(公分) |
| 本幅 | 99.8×82.4 |
质地
| 【质地位置】 | 【质地】 |
| 本幅 | 纸 |
题跋数据
| 【题跋类别】 | 【作者】 | 【位置】 | 【款识】 | 【书体】 | 【全文】 |
| 作者款识 | 张镐 | 本幅 | 臣张镐恭画 | 行楷书 | 臣张镐恭画。 |
| 印记: 臣、镐 |
|||||
| 题跋 | 嵇璜 | 本幅 | 臣嵇璜敬书 | 行楷书 | (嵇璜书元微之连昌宫词。文见本集不录。)元微之连昌宫词。臣嵇璜敬书。 |
| 印记: 臣、璜 |
|||||
印记资料
| 【印记类别】 | 【印记】 |
| 鉴藏宝玺 | 御书房鉴藏宝 |
| 鉴藏宝玺 | 宣统御览之宝 |
| 鉴藏宝玺 | 嘉庆御览之宝 |
| 鉴藏宝玺 | 乾隆御览之宝 |
| 鉴藏宝玺 | 乾隆鉴赏 |
| 鉴藏宝玺 | 宝笈重编 |
| 鉴藏宝玺 | 石渠定鉴 |
| 鉴藏宝玺 | 石渠宝笈 |
| 鉴藏宝玺 | 三希堂精鉴玺 |
| 鉴藏宝玺 | 宜子孙 |
主题
| 【主题类别】 | 【主题(第一层)】 | 【主题(第二层)】 | 【主题说明】 |
| 次要主题 | 山水 | 夜景(月景) | 夜景 |
| 次要主题 | 建筑 | 桥 | |
| 次要主题 | 建筑 | 房舍 | |
| 主要主题 | 建筑 | 宫殿 | 连昌宫 |
| 其他主题 | 树木 | 椿 | |
| 其他主题 | 树木 | 杨柳 | |
| 其他主题 | 树木 | 竹 | |
| 其他主题 | 树木 | 松 | |
| 主要主题 | 器用 | 灯笼 | 宫灯 |
| 其他主题 | 器用 | 乐器 | 琵琶、琴、笙 |
| 次要主题 | 建筑 | 栏杆 | |
| 次要主题 | 人物 | 乐队 | 乐队多人 |
| 次要主题 | 山水 | 奇石 | |
| 其他主题 | 人物 | 帝王 | 唐明皇 |
| 其他主题 | 人物 | 后妃 | 杨贵妃 |
| 其他主题 | 山水 | 山径 | 山径 |
| 主要主题 | 山水 | 名胜 | 连昌宫 |
| 其他主题 | 树木 |
技法
| 【技法】 | 【技法细目】 |
| 工笔 | |
| 界画 | |
| 皴法 | |
| 皴法 | 披麻皴 |
| 人物衣纹描法(匀称线条) |
参考数据
| 【类别】 | 【参考数据】 |
| 收藏着录 | 石渠宝笈续编(御书房),第四册,页2235 |
| 收藏着录 | 故宫书画录(卷八),第四册,页117 |
| 收藏着录 | 故宫书画图录,第十二册,页389-390 |
| 内容简介(中文) | 张镐,生平待考。乾隆年间供奉内廷。 本幅画元稹连昌宫词。描绘宫中殿阁栉比,玄宗与杨贵妃凭栏观赏庭园盛景。宫墙之外,有老者缓步过桥,回忆连昌宫昔年盛衰之情。 |
| 内容简介(英文) | The Lien-ch’ang Palace Chang Hao Ch’ing dynasty While the events of Chang Hao’s life are unclear, he was a court painter during the reign of the Ch’ien-lung emperor. This painting illustrates a poem by the T’ang poet Yuan Chen entitled the Lien-ch’ang Palace. T’ang Ming-huang and his consort Yang Kuei-fei stand beside the balcony railing gazing into the flourishing enclosed garden. Outside the palace walls, an old man walks slowly across a bridge. He seems to think about the Lien-ch’ang Palace and the period of great splendor and decline which it witnessed during the T’ang dynasty. |
【作品展示】


